2005年10月8日星期六

殘缺的和聲-我看到尼采

從《殘缺的和聲》(Werckmeister Harmonies),我看到尼采。

片中的巨鯨,不像《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碑嗎?相對於「偉大」的東西,人(尼采所指的弱者)便顯得「卑微」,人企圖衝出窘境,卻徒然。 Janos 說神創造如此偉大的東西,我相信其實是塔爾意識裡或無意識裡的一個反諷--弱者對不可知的恐懼,唯有依賴神靈;就如尼采宣佈上帝已死。反抗的憂鬱(The Melancholy of Resistance)--弱者卻始終是弱者,懦弱、人云亦云,一切反抗皆徒然!

塔爾不承認對醫院暴亂一段有任何道德批判,他又是否把暴徒對老伯的惻隱之心(如果有)視作某種尼采的「奴隸道德」?對於塔爾來說,「王子」(還有《撒旦探戈》的「騙子」),也許就像查拉圖斯特拉那樣,只不過是對弱者們宣揚「超人」的意義罷了。

塔爾不承認他的電影談任何哲學,否則是否可以在第一段「行星之舞」結尾配上理察.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呢?如果《2001太空漫遊》是寇比力克意識裡的尼采,《殘缺的和聲》便是塔爾無意識裡的尼采?

Alan
2005 年 10 月 8 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