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星期六

藍莓之夜

Poster從來,拒絕/逃避是王家衛電影的一個重要主題,今天的他是否已經改變?

我常常覺得在王家衛電影中作為敘事者或者敘事觀點的劇中人物的塑造,有部分是來自演員,有部分來自作者本人。所以,解讀王家衛電影的一個有效的切入點,就是看看敍事的角度,敍事角度就部份代表作者王家衛感情的投射。而敍事角度的介定,我們可根據敍事的形式或範圍、鏡頭的角度等作判斷,例如劇中人的旁白、限制在一個角色所知的敍事範圍(限制型敍事)、主觀鏡頭等。

《藍莓之夜》的敍事角度,主要放在男女主角身上。電影的大部分時間,是從女主人公 Elizabeth 的角度敍事,導演把感情投射在她身上。但每當男主人公 Jeremy 出現,敍事的角度便轉到他那裡。第一次他要吻她的時候,那個看著 Elizabeth 的主觀鏡,我想起的是 BMW 短片《The Follow》中那個看著女角的鏡頭。當時的王家衛,"There's always something waiting at the end of the road. If you're not willing to see what it is, you probably shouldn't be out there in the first place." 但 Jeremy 卻踏出了第一步,縱使他對自己其實還不太確定。而在 Elizabeth 的旅途上所遇到的事,最有趣的地方,是今天的王家衛對昨天的王家衛的對話,就算不是否定或者質疑,也會是一種省思。 Sue Lynne and Leslie,蘇麗珍與張國榮,正是昨天那個逃避/拒絕別人的王家衛。把他們給喚醒的正是 Elizabeth,今天的王家衛。限制在 Elizabeth 所知範圍的限制型敍事,與 Leslie 的賭局情節考妙地配合,帶出與題旨「信任」相關而有力的戲劇效果。昔日的0.01公分代表疏離,今日美國東西岸的距離卻代表親近。

Rachel Weisz 喚作 Sue Lynne,又難免讓我想起咱們的影后張曼玉。有幾場戲,特別在事發現場那段,我在想如果有張曼玉級數的演繹,應該會是如何精采。演員的表現不只是演員自己的責任,導演當然責無旁貸,我們中國人更稱呼他們「導演」。

鑰匙的母題其實在《重慶森林》已經出現(甚至帶出重要的劇情),今次劇中人的解畫卻反而失去想像的空間。「幸好」這次沒有過度的旁白。還記得過去甚至如《重慶森林》這樣的傑作,儘管旁白中充滿佳句,劇中何志武卻去解釋為什麼把傳呼機留在球場。在一般的情況,我想電影應盡量以影像敘事,而且要留下點點想像的空間。敘事者可以胡言亂語,卻拜托不要解釋劇情。

王家衛曾在一次訪談中解釋,《藍莓之夜》要說的是「戒癮」:「為什麼是戒煙戒酒,通常最初是自我形象很低,然後需要一些替代物,再重新建立自信。」(《明報周刊》第2043期 )或者對於某些觀眾,王家衛過去的某些形式或主題也是一種沈溺,對那些觀眾,他自己是否需要「戒癮」?王家衛是否已經改變?也許只因這是公路電影的一個模式,從某處出發,旅程中碰上不同的人和事,最後帶著點點所悟回到起點?我們只好拭目以待。人人拒絕的藍莓餡餅,或者並非一無是處,我們可以嘗試接受...

Alan
2008 年 1 月 12 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