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場面調度
表現主義是於二十世紀初在德國發展迅速的文藝運動(包括繪畫、音樂、文學及建築等),強調「主觀的現實」,認為內心的感覺與情緒是能夠以實體(如線條、形體、光暗和色彩等)表現出來。它不只浮現表層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表現當中的象徵意義。
1920年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揭開了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序幕,而它也是這個電影流派的最典型例子。我們可以從這部片子的場面調度去瞭解德國表現主義的一些特色:
佈景 扭曲的街道和歪斜的房子表現了敘事者的內心世界。佈景其實是表現主義繪畫。
燈光 表現主義電影的高反差佈光營造神秘和陰森的氣氛。表現主義的佈光法影響了後來(四、五十年代)荷里活的黑色電影。
服裝及化粧 風格化的服裝和化粧帶出當中的象徵意義。例如黑衣的夢遊者 Cesare 誘拐白衣的女子,夢遊者臉上厚厚的、深深淺淺如面譜的化粧。
角色的表演 演員們誇張的演出表現了內心的感覺和情緒。
Alan
2004 年 1 月 30 日